如果你车的智驾,在发生事故的时候,直接选择退出甩锅伍祥配资,在事故最后一秒让你来接管,会怎样呢?
这不是假设,这就是主流车企们正在做的事情,甚至已经酿成过灾难性的事故,而在事故之后,这也被当做甩锅的理由。
“我们在事故之前,智驾就已经退出,要求驾驶员来接管了,你自己没接管好,出事了,怎么能是我们智驾的责任呢?”
PPT吹牛的时候L2.99,端到端,睡着都能开,全程无接管。
这就是所谓的端到端吗?这是锅到锅。
干啥啥不行,甩锅第一名。
不知道国内某些自动驾驶团队在研究什么,总能拿出惊艳世界的鸡贼损招。
事故最后几秒智驾就退出,什么人能反应过来?
这还是主流车企伍祥配资,热门车型的做法,真的让人非常费解。
这次的一次大规模智驾测试,让所谓的汽车智驾,正在变成一场真人版“大逃杀”。
撞大卡车,撞故障车,撞施工点,创路人......市面上大多数智驾,在面对复杂场景时,到底能出多少幺蛾子?我们又该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懂车帝的测试中大部分项目的通过率还不到一半,成绩相当惨烈:
所谓的“端到端”,几乎被一锅端了。
起码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今的智驾(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自动紧急制动等),依然是有非常明显的局限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说的这个“临撞车就甩锅”。
就是它们会在撞击的前一刻提醒“辅助驾驶已退出”,让驾驶员接管,然后智驾系统就摆烂不管了。
留给驾驶员反应的时间伍祥配资,有时候可能只有0.几秒,闪电侠来了都得愣一下。
这就有点黑色幽默了。
其实以前也出过类似的事故,但是最后大多认定结果都是“驾驶员干预刹车系统,导致退出了智驾状态”等等,所以车企无责。
这完全就是逃避责任的鸡贼行为。
这里面当然有部分原因是驾驶员错估了智驾系统的上限,把它当自动驾驶用了——每年还总有一些大聪明开着智驾就撒手不管了,甚至还有在驾驶位上睡觉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旦发生危险,绝大多数人的下意识反应都是踩刹车,而这又恰好是解除智驾的开关......
最终的结果就是,留给驾驶员反应的时间往往极其短暂,非常容易发生事故。
这里面既有部分驾驶员的问题,但确实也存在一些车企之前对于智驾的宣传有点过火了——一会说自己是L2.999999,无限接近L3的高阶智驾;一会又说什么开车放开双手处理邮件的......导致部分驾驶员高估了车辆的智驾能力。
另一个是感知系统失效,这个可以说是大多数事故的主要诱因:
比如有34.1%的事故因系统都是因为没法及时识别前方静止或慢行的作业车、故障车等障碍物,导致高速追尾。
不少车型连决策逻辑都存在缺陷,很难应对突发状况:
比如在路径规划方面,多款车型在避障时都违背了“让速不让道”的原则,强行变道,导致邻道车辆险些出现二次事故。
甚至有些车型感知到了故障车,直接穿模,只能说,技术不成熟的非常成熟。
当然,我们也无意去谴责哪家车企,只能说,现阶段的智驾还是辅助驾驶,还在初步阶段,一定不能当成自动驾驶来使用,一定,摆脱了各位,一定要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
最后还是要给大家提个醒:
大模型的智驾,因为大模型的特点,决策过程是个盲盒,每次决策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人一样,遇到同样的问题,处理的策略也不一样,所以一次测试通过,不一定类似的问题,就能百分百处理好,这次通不过,也不意味着一次也通不过。
但恰恰因为大模型的决策现阶段的这种不可分析,不可溯源,随机的特性,朋友们,一定不要过分依赖智驾系统,不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一个还在成长的不够完善的系统里。
我们当然相信智驾的未来,也相信国产的智驾能力正在飞速的进化,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它可以失误很多次,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条。
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