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光美陶文化传承馆(简称“葆光美陶馆”)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开馆,并同期举办“羊城陶韵 陶脉同源——广州人民美术社石湾窑陶塑特展”开幕式。据悉,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海珠区文化馆、葆光美陶文化传承馆承办广升网,展览将持续到9月30日。
打造美陶文化交流综合平台
来自文化界、艺术界及非遗领域的众多嘉宾共同参与了开馆仪式。广东省文联原副主席、广州市文联原主席乔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佛山市陶艺家协会会长潘柏林,佛山市博物馆副馆长苏东军,广州市海珠区葆光美陶文化传承馆馆长郭晓东等多位嘉宾为传承馆揭牌。
广升网
作为海珠区文化馆分馆,葆光美陶馆将打造成一个集学术研究、艺术交流、精品展览、科普研学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在非遗保护、文化宣传、教育传播、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传统工艺与当代表达的融合,让美陶文化更好地走进公众视野、融入现代生活。馆名“葆光”源自《庄子·齐物论》,其寓意可从“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中探寻——真正的智慧如同深泉,既能源源不断、取之不尽,又始终保持低调内敛的品格。
特展重现石湾窑辉煌历史
作为开馆首展,“羊城陶韵 陶脉同源”特展聚焦1950年代广州人民美术社陶瓷雕刻工场的发展历程,系统呈现以刘传、区乾、庄稼、廖洪标、陈宝国等大师为代表的陶艺杰出成就。展览涵盖人物、动物、器皿等多个类别共计102件,生动展现了石湾陶塑的艺术风格、时代精神与历史价值。广州人民美术社陶瓷雕刻工场作为“广府掌舵、石湾制陶”的典范广升网,不仅推动了石湾陶塑的复兴,更为新中国陶艺发展史书写了重要篇章。
多位专家高度评价展览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并对石湾陶艺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出展望。乔平指出,馆内展出的陶艺精品不仅凝聚了上世纪50年代广州人民美术社陶瓷雕刻工场的艺术成果,更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广州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潘柏林表示,本次展览不仅集中展现了石湾陶塑的艺术高度,更唤起了大众对陶艺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认同。他指出,石湾陶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便与文人文化深度融合,早已超越传统工艺范畴,展现出鲜明的人文艺术特质。他呼吁社会各界加强资源整合与系统规划,共同推动石湾陶艺在新时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郭晓东表示,展馆筹建至今历时七个月,作为由海珠区文旅局指导设立的公益文化平台,传承馆将以非遗美陶为核心,持续探索“守正创新”的路径,打造融合研究、交流、教育与体验于一体的多元空间。
据悉,为深化校馆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葆光美陶馆分别与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道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签署共建合作协议,聚焦文化共建与人才协同培养。未来,该馆将秉持“守护传统精髓,创新当代表达”的理念,打造具有时代文化标识度的美陶展示平台,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采写:南方+记者 蔡华锋 通讯员 刘惺懞 梅彦
摄影:南方+记者 王俊涛广升网
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