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病从口入”乾盘配资,因此现在大家都很重视食品安全和健康,但就在大家重视食品健康的同时,却忘了“病从口入”不仅指的是我们平时吃的东西,还包括我们吃东西时所用到的餐具,比如碗筷等,这些其实也算病从口入的一个途径。
就以刷碗为例,这个活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着不少细节。在洗碗过程中,但凡有个步骤错了,不仅没办法把碗筷洗干净,反而还会滋生细菌,后患无穷!
洗碗后1个动作,细菌增加70倍!
有不少人都习惯洗碗后把碗筷摞在一起,等到后面用的时候拿起来直接用,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个看起不起眼的动作,却可能让细菌增加70倍!
家用电器研究院曾做过一组试验,将两组餐具进行清洗,其中一组清洗后摞起来放在碗柜中,另一组清洗后则直接立起来放在通风的置物架上。
三天后发现,立着的餐具菌落总数为8000cfu/套,符合相关卫生标准;摞着放的餐具菌落总数为560000cfu/套,比立着放的高出整整70倍!
摞着放确实收拾起来比较方便又节省空间,但这同样会导致交叉感染。因为我们在清洗时,其实不管怎么清洗,都很难做到绝对干净,但凡有一点点食物残渣或细菌残留,都可能成为细菌的营养物质,摞着放又会积水,再加上橱柜的温度比较适宜,所以细菌会翻倍增长。
由于厨房中存在许多卫生死角,长期把碗筷这样摞着放,可能会滋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可导致急性肠胃炎、脱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就算短期内没有影响,长期摄入各种霉菌,尤其是黄曲霉毒素等一类致癌物,可能会致癌,增加罹患肝癌、食道癌和胃癌等风险。
所以,碗筷洗好后一定不要摞着放乾盘配资,一定要立着放让水分充分沥干,这样就算有一点食物残渣也很难滋生细菌。
洗碗时忽视这5个细节,可能越洗越脏
1、碗筷长时间泡着不洗
吃完后把碗筷泡着等到下一餐再洗,看似省时省力,其实健康隐患同样很大。
首先,用过的碗筷中往往存在食物残渣和油脂,泡着不洗无疑给病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此时那些被我们用过的碗筷等同于成了细菌培养皿。
其次,用过的餐具上可能会附着大量病菌,而这些病菌最适宜的繁殖温度就是20-30℃,你懒得洗正好就给各类病菌繁殖留下了充足的时间。
细菌培养皿实验数据显示,浸泡1小时的碗筷细菌量大概是500cfu/cm²;浸泡12小时后则飙升到180000cfu/cm²,这其中就包括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另外,在潮湿环境下还很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
2、洗碗布长期不换
几乎家家户户洗碗时都会用到洗碗布,然而大部分家庭并没有定期更换洗碗布的习惯。
长期不换的洗碗布乾盘配资,细菌数量可能早已超标。中国疾控中心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使用1个月的抹布每平方厘米的菌落总数超过马桶圈的200倍,说洗碗布比马桶还脏完全不为过,并且在78%的家庭抹布中检出了黄曲霉素。
此外,在这些抹布中都检出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
因此,洗碗布一定要定期更换,最好一个月换一次。专布专用,用来洗碗的抹布,就不要再拿去擦桌子等。
3、不等碗筷晾干就收起来
很多人习惯碗筷刚洗完马上就收起来,再加上有不少家庭都用的是木质筷子。这种筷子一旦没有彻底晾干,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发霉,并滋生黄曲霉素。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通过检测发现,没有擦干的碗柜湿度>70%时,3天内霉菌孢子增长400倍,其中64%是幽门螺旋杆菌的适宜生存温度。
洗完后的碗筷如果想要马上收纳的话,建议用厨房纸擦干净再收纳。建议洗完后最好放在沥水篮中把水沥干再收起来。
4、滥用洗洁精
有人觉得洗碗时洗洁精放得越多越干净,真心不建议大家这样做。
首先,洗洁精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有些活性剂可能含有环境雌激素,长期过量使用可能会影响人体雌激素合成代谢和分泌,增加女性月经紊乱和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
其次,过量使用洗洁精可能会导致残留,因为有些人在过量使用洗洁精的同时又舍不得用水,最终导致一些成分残留,比如烷基苯磺酸钠(LAS)。
当LAS的残留量>0.1mg/kg时,可能会破坏胃黏膜屏障。此外这种残留成分,还可能和亚硝酸盐结合形成亚硝胺类化合物。
日本国立健康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长期摄入LAS人群胃癌风险增加2.3倍。
因此,一定要控制洗洁精的使用量,尽量选择天然植物洗洁精。冲洗碗筷时,遵循“三遍流动水”的原则。
5、洗完后把碗筷擦干
老一辈的很多人在洗碗后,都习惯用洗碗布把碗筷擦干再收起来,觉得这是一个爱干净、保持卫生的好习惯。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抹布到底有多脏,可能很多人还是没有明确的概念,这里再说一个详细的数据。
中华预防医学会曾对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多个家庭的抹布进行过抽检,结果发现,北京地区每平方厘米抹布的细菌总量为150-17.76亿个,上海则是62.5-8.75亿个。
拿这种满是病菌的抹布擦碗筷,那不等于越擦越脏,刚刚洗干净的碗筷马上又被打回原形。
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