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人民大会堂开战略发布会启盈优配,许家印胸脯拍得震天响:“2020年规模过万亿,利润过千亿。”
2021年,在财报里宣布自己成为“宇宙第一房企”,拿着6000亿销售额,喊出“高周转就是王道”。
那时候,民营房企是地产江湖的绝对王者。
恒大、碧桂园、新城、融创、绿地、世茂……
每一家都在规模的赛道上拼命狂奔。
彼时的滨江集团,在杭州的地界里低调做着“改善房之王”。
全国榜单上,它的名字并不显眼。
但2025年了,你再翻排行榜:
恒大退市,碧桂园跌出前十,融创还在重组。
前十的名单上,能站稳的民营房企,只剩下一个——滨江集团。
8月26日晚上,滨江集团发布了它的2025年中期业绩。
01
说实话,炸天团在看到业绩简报时,愣了一下:
营业收入454.49亿元,同比增长87.8%;
归母净利润18.53亿元,同比增长58.9%;
扣非归母净利润18.36亿元,同比增长62.4%。
别忘了,这不是央企、不是城投,而是一家民营房企。
当然,有细心的投资者在财报中发现了一个细节:
滨江在这份中报里计提减值了4.5亿。
如果不考虑减值,滨江集团的实际利润超过23亿元。
显然, 在中报里计提,滨江集团不想自己的数据太过于耀眼。
在一片亏损、减值、退市的哀嚎声里,滨江的这份中报宛如一张“期中逆袭卷”。
那么,作为 全国前十的房企里,唯一一家还在奔跑的民营房企,滨江集团是怎么做到的?
02启盈优配
房地产的残酷之处在于:
你在哪,就决定了你是谁。
恒大生在广州,靠的是金融杠杆,最后死在杠杆里;
碧桂园生在顺德,靠的是高周转,最后也被高周转反噬;
融创生在天津,走的是并购扩张,最后淹死在并购里。
而滨江,生在杭州。
杭州是什么?
是互联网之城,是人口净流入的洼地,是长三角最年轻的都市。
在这里,钱从阿里、蚂蚁的钱包里流出来,变成了豪宅的首付款。
在这里,程序员加班的夜,支撑起滨江豪宅的灯火通明。
所以,滨江的方法论,归根结底只有八个字:
守住杭州,吃透杭州。
别人铺开全国,摊大饼;
它缩回半径,死守一城。
这像不像围棋?
别人拼命抢边抢角,最后全盘皆输;
滨江却只死死控住一个大角,等到对手全部崩盘时,它的角就是全局的胜势。
有人说它保守,有人说它赌性大。
可历史会证明:
保守也好,赌也罢,站在正确的城里,就是最大的主动。
杭州,是滨江的护城河,也是它的唯一战场。
更是它的宿命。
03
当然,在滨江集团发布的这份中报里,并不是所有指标都在向好。
炸天团注意到一个数字:
滨江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9.65亿元,同比下降95.52%。
这不是小问题。
对房企来说,现金流就是命门。
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意味着血液流失,意味着风险积压。
是的,滨江的负现金流就是因为拿地拿得太猛了!
今年以来,滨江全口径拿地金额422亿,权益拿地金额163亿,新增货值超688亿。
在克而瑞新增货值榜单中位居全国房企第8,民营企业里又是排名第1。
不过,正如我们上述提到的,杭州是滨江的护城河,也是它的唯一战场。
今年滨江拿的19宗土地,其中的17宗都在杭州。
滨江不仅重仓,而且在杭州创造了多项地王纪录,比如滨江水电新村地块和拱墅区的湖墅地块。
一个比一个贵,一个比一个狠。
别人看到“地王”两个字就躲得远远的,生怕重蹈恒大的覆辙;
滨江却硬生生把最贵的地块揽在怀里。
其实,读到这里,基本就能明白, 与其他房企不同,滨江的负现金流是一种主动选择。
如果没有这些地块,滨江的现金流早就转正了。
当然,无论我们再怎么美化, 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对于房企而言就是风险。
但滨江似乎甘愿冒 “先投地,再等未来回款”的市场 风险。
换句话说:
它的现金流,被自己“绑架”了。
这是一种豪赌。
赌的是杭州楼市的确定性,赌的是客户对滨江品牌的信任, 赌滨江的交付节奏跟上销售回款。
这种赌,别人玩不起,它敢!
结语
这几年,房企的活法大概分三类:
有人退场,名字从牌桌上消失;
有人苟活,缩表、降薪、躺平,不敢动弹;
还有人,像滨江这样,选择在可控半径里继续进攻。
然后,在房地产的废墟上,开出花来。
关注 大爆炸 好运 大爆发
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